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省生態環境集團以開門教育為抓手,把“持續踐行群眾路線”納入學習教育整改工作,以“宗旨意識樹得牢不牢”為切入口深入查找聯系職工、服務職工不到位的問題,從制度建設、暢通渠道、傾聽訴求、辦好實事等多維度開展整改,切實將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服務職工群眾的生動實踐。
廣開言路,讓渠道更加通暢
“您認為集團在干部作風建設中最需要改進的方面是?”“當前,工作上您最關心的問題是?您希望公司在哪些方面提供幫助?”一份直達干部職工手機端的線上思想動態調研問卷,正成為集團公司傾聽民意的便捷通道。掃描二維碼,職工的心聲就能直達。截至7月15日,已收集有效問卷1397份,這只是集團公司拓寬渠道、主動問需的一個縮影。
如何確保聽到真聲音?集團公司著力構建“網格走訪+線上征集”的立體查擺機制,變“被動等意見”為“主動找問題”。一方面,集團公司領導班子成員帶頭下沉基層,召開開門納諫座談會9場,面對面傾聽訴求,征集意見建議156個。另一方面,對集團公司和各單位職工意見建議反饋渠道以及工作機制運行情況進行全面摸底,同時利用線上平臺開展專項調研,持續優化升級內部“建言獻策”平臺,確保職工日常建議能夠順暢、及時地直達集團公司決策層。
精準發力,把實事辦到實處
打通雙序列晉升通道,開展中層管理人員競爭上崗,選拔9名干部掛職鍛煉,分批次組織25場專項培訓,首次涵蓋多單位、多工種的勞動技能競賽正式拉開帷幕……這些多元平臺是集團公司對職工成長發展需求的有效回應,也是集團公司為梯次培養優秀人才按下的“快進鍵”。今年以來,集團公司已有14名優秀人才成功申報高層次人才項目,職工干事創業的舞臺更寬、勁頭更足。同時,針對基層“希望多幫扶困難職工”的呼聲,集團公司工會迅速響應,修訂完善《慰問辦法》,清晰界定幫扶對象、標準和流程,并同步啟動困難職工建檔工作,積極鏈接省級幫扶資源。
意見進來,關鍵是辦好。集團公司把開門納諫的意見建議、統戰成員的建言獻策一體納入“我為職工辦實事”清單,并完善“收集-分類-轉辦-反饋-評價”的閉環機制,對收集的意見建議及時梳理分類、精準交辦,辦結后第一時間向提出人反饋結果并邀請評價。在這套機制下,職工的“關鍵小事”是每一個基層單位的“頭等大事”。比如,所屬鹽業集團在接到退休職工年金領取困難反映后,迅速理順流程、明確職責,工作人員主動上門服務,難題迎刃而解。
立足主業,將溫暖不斷延伸
在集團公司定點幫扶的潛山市塔畈鄉西河村,村民向村“兩委”及駐村工作隊集中反映了生活污水直排的困擾,集團公司立足環保主業,在村內柏枝片區建設污水處理試點工程,項目建成后,將有效解決42戶144名常住村民的生活污水處理難題。在合肥瑤海區的鹽業小區,四部老舊電梯故障頻發,集團公司所屬資產管理公司主動擔當,積極協調街道社居委,嚴格依規申請維修基金推進更換。目前,一單元兩部新電梯已平穩運行,二單元更換工作有序推進,居民們紛紛點贊。
在開門教育中,集團公司不僅及時回應內部職工關切,也積極回應著更廣泛的社會關切。在生態環保項目一線,懷遠黑臭水體治理項目水體清淤已完成90%,當地水環境顯著改善;碭山農業農村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處置中心正式投運,農村面源污染治理難題有效破解。在社會民生領域,所屬鹽業集團在保障全省食鹽供應的同時,累計開展科普活動488場,惠及群眾超十萬人次,集團公司的主業優勢正在加速轉化為惠民成效。
一次次敞開的門扉,一件件落地的實事,省生態環境集團以開門納諫的誠意和扎實辦實事的行動,讓職工群眾真切感受到了作風之變帶來的溫暖與實效,黨群干群關系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愈加密切,匯聚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更強合力。